我做好了应对埃博拉疫情的一切准备

访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、校友付春兰

期次:2014年第30期    作者:谭德红   查看:28
  5箱方便面、15条饼干。11月12日,望着医院同事们为她出国准备的“干粮”,付春兰开心地笑了,眼睛眯成了一条线。一起参加赴南苏丹维和培训的战友见了有些羡慕,开玩笑地说:“付姐姐,我们都跟着你混了。”
  个头不高,长得挺敦实,随意绑在脑后的马尾短得不能再短了,付春兰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名普通医生。而面对穿上军装的她,再迎上那沉稳的眼神,不由得人会对这位飒爽英姿的女医生肃然起敬。
  付春兰1998年从我校麻醉学系毕业,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麻醉科工作。还有几天,她就要作为一名中国维和战士,赴非洲南苏丹进行医疗救助等工作。
  然而这一次出去,跟以往的形势很大不同的是,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,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。埃博拉疫情已蔓延到刚果(金)。付春兰说:“刚果(金)离我们要去的二级医院已经很近了。另外,南苏丹全年高温,旱季的气温在30℃到50℃,并且长期处于战乱中,武装冲突不断,医院周围不时响起枪炮声,离冲突地不到200公里。那里缺医少药,我们还担负着救助难民的任务。在那里很可能接触到埃博拉患者。”
  此次的出发,危险系数更大。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能出去维和 是用另一种方式爱国
  付春兰说:“作为军人,首先要有这个觉悟,要有为国争光的经历,要有证明自己的一次机会。”
  维和医疗队名单确定的时候,她刚在重庆进修一年后回到单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;风尘仆仆,稍事停留,她又要踏上去南苏丹的征程。
  刚上初一的女儿有些幽怨地说:“妈妈,你真可怜!刚回来你又要走!”付春兰抚着孩子的手,认真地说:“孩子,我不可怜。我是军人,是在执行任务。这是我的责任。”“那你走了,谁帮我辅导功课呢?”孩子的这句问话让付春兰哑口无言了。
  因为工作的原因,付春兰的丈夫在外地,夫妻俩常年两地分居。自己的父亲身体不好,身边离不开人照顾。多亏了婆婆,一直帮助照顾孩子。婆婆虽然70多岁,又有高血压、糖尿病,但她性格很开朗,心胸豁达,她常说:“夫妻俩都忙工作,我当然要管孩子啊。”“但婆婆年龄毕竟大了,就怕万一有个磕碰。当然,我心里总有一些不放心。”付春兰的目光里满满的都是担心。
  “至于孩子,她终究要学着自己长大的。她会理解妈妈的。”付春兰的眼圈突然红了。一谈到孩子,这个笑声琅琅的女医生, 突然变回了那个柔情万丈的好母亲、好妻子、好女儿。她悄悄用手背擦了下眼角。这个小小的动作让一旁的记者唏嘘不已。
  “放心吧,一切都安排好了。我已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。看看非洲难民的生活,再看看我们的生活,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?”付春兰又恢复了她爽朗说笑的模样。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潍医有我的“水果店”八姐妹
  忆起在潍医求学的点点滴滴,付春兰止不住地乐,这个沉稳、自信的女兵,似乎又成了那个蹦蹦跳跳、嘻嘻哈哈的小女孩。
  在潍医读书,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周末从图书馆借一大摞书,窝在宿舍里看一整天。什么古龙的、金庸的,什么《基督山伯爵》《茶花女》,一本又一本,入迷地读。现在的家里也是书柜满满的,女儿受她的影响,也成了一个小小的书迷。至于医学类的书籍,付春兰说:“那可是吃饭的家伙什儿,当然是必须时时读,多读多学的。”
  她把求学时养成的好学、钻研、认真、踏实的品格,带到了现在的工作中。她有自己的口号:“只有小手术,没有小麻醉。”在重庆进修时,她不仅好好学习本专业,还放弃周末游山玩水的时间,跑去听妇产科、肿瘤科等其他相关课程,为自己充电。
  同事赵永昌也是潍医的毕业生,他说:“是付大姐带我实习、学习的,她既是我的师姐,又是我的老师。她对我们进行传、帮、带,特别负责,业务上严格要求,生活中又很关心。”
  作为当时潍医校报记者团的一名成员,付春兰写过很多豆腐块,发表在校报上。“很多沙子堆积在一起,世界上便有了高苍广袤的戈壁风光和悲壮辽远的雄曲,有了温柔细腻的沙滩,有了宽阔的条条大路、高耸的楼房……有了人类叹息称颂的话题。然而,最令我惊叹钦佩的却是沙粒的那种精神——执着。虽然可以被人践踏,一分为二,却依然不改本色,执着一份挚诚,投身于自己的事业中,装组着一道道令人叹息的风景。”这是她在潍医校报上发表的一篇小文《沙思》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这是付春兰一直执着的追求吧。她说:“我喜欢关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。因为它们虽然普通、微不足道,却是构成大千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我也是一名普通的潍医人,一名普通的军人,做着普通的事,只为了心中的梦,中国梦!”
  说起潍医宿舍里的八姐妹,付春兰忍不住眉梢上扬,笑意难禁。当年,她们八个人分别以水果给自己命名,她把自己叫做“山楂”。大姐“杏”也回忆说:“走进我们的‘水果店’宿舍,就是走进了一个多彩的世界。这儿的每一天都是一个美好的日子,这儿的每一件事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。下棋,织一顶送给姥姥或妈妈的帽子,编几个幸运扣送给同学。”心灵手巧、温柔如水的女孩们在学习上也是顶呱呱,她们“早起为学,晚睡为学,大有广揽天空的气势。”她们还在晚上侃名著,谈时事,天南海北,古今中外,正如付春兰在她的《“水果店”八姐妹》中写的“或轻颦,或摇头,或开怀,无不感到回味无穷,余息荡然”。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做好了应对埃博拉疫情的一切准备
  其实,这个在绿色军装和白大褂、墨绿色手术服之间变换的女军人,小时候的愿望却是做一名服装设计师,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走世界。但当时因父亲生病,怀着医治亲人愿望的她就把第一志愿填报了医学专业,报考了潍坊医学院。在这里,她目标笃定,那就是“做一个技术精湛的麻醉师,用自己的双手为患者祛除病痛,用自己的笑靥来展平病人的皱纹”。
  今天,她确实做到了,而她又有了新的愿望,那就是作为一名女军人,她要身负使命,走出国门,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一腔热血,为世界和平努力,为祖国争光。
  “我做好了应对埃博拉疫情的一切准备。”付春兰说,“我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。就如同学们为我送行时说的话——祖国会为你们做好保障的。从名单确定那天起,我们一直做着准备工作。我们针对当地传染病采取了预防措施,已打了很多疫苗。我每天都在进行体能训练和培训学习。我现在每天练3000米跑、仰卧起坐、俯卧撑等。原来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好,但现在如果一天不出出汗,就好像一天没过完似的。”
  采访结束后,记者重新翻开潍医校报,在那已泛黄的纸面上搜寻付春兰的身影,或许,她的这篇《远航》可作收笔吧:
  经历过许多次失败的痛苦/品尝了若干次成功的甜馨/年轮的刻刀轻轻划过脸面/顺势几笔/刻画了岁月的经纬。
  回首/一道道耐人寻味的风景/未来/不是一篇渺茫的海市蜃楼/再次/扬起希冀的风帆/继续/远航!